
| 两部中外老电影观后的思考 |
文/齐州邑人 昨天,电视上没有什么好节目,我从网上观看了两部中外老电影,一部是美国影片《百万英镑》,这大家都很熟悉,是根据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中短篇小说改编的。另一部是中国影片《12次列车》,这部影片大家可能不太熟悉。 老电影《百万英镑》中,一个身无分文的美国人,流落英国伦敦街头,遇到了两位英国富豪打赌,他拿到了一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在他拿出百万英镑支票的前后,遭遇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待遇。影片通过电影镜头,描写西方拜金主义者滑稽可笑的嘴脸,把他们丑恶的心态,刻画的入木三分,剖析的淋漓尽致。 电影《12次列车》,是说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中国的一班12次客运列车,在遇到特大水灾时被困两天一夜,全体列车乘务员和乘客及被救灾民齐心协力,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脱离险境的故事。 看完两部老电影,让我思绪良多。 看到影片《百万英镑》,让我想起来前几年,西方人的“拜金主义”思潮,也在侵袭中国人的灵魂。很多国人把金钱看作是生命的一切,拼命地追捧。为了方孔兄,什么道德、廉耻、做人的底线,通通不要了。其实咱们现在仔细想一想才感觉到,这些现象,应该归咎于“过去我们太穷了”。一个“穷”字,让我们迷失了做人的方向。 西方的拜金主义思潮现在已经消退了,其对国人的影响也正在弱化,因为我们手里有钱了,不再为那二斗米卑微地折腰,大家都不再把金钱看得那么重要,人性正常的理智正在逐渐回归。 看完影片《12次列车》我在想,如果是现在,再出现类似的突发性灾难,国人还会像从前那样,齐心协力共渡难关吗?回答:是的。现在的人们,尽管平时有什么这样那样的怨气,但在大灾大难面前,一定能忘记一切,毫不犹豫地团结在一起,战胜灾难。 中国人在大是大非面前,是非常明事理的,当遇到巨大的艰难险阻时,会迸发出惊人的凝聚力。这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识大体、顾大局、重情义,仁慈博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在关键时刻我们都会自觉的去履行,不论是什么时候、在任何地方。 |
| 上一篇:北京推动实现“有事管住,无事不扰” 下一篇:重庆:点面结合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