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古代清官的离任

 发布时间:2016-12-02 08:11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俗话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政声不仅在人去之后,在人去之时就会有生动的反映。

  三国时期,陆绩任郁林太守,政绩显著,为官清廉。任满东归时,陆绩须取海道返乡,船夫看到他一家所带物品实在太少,恐难抵抗风浪,建议他再带一些东西上船。恰巧岸边有一块大石头,陆绩以石压舱,才得以平安渡海。这块无名的压舱石后来被敬称为“廉石”,陆绩的故事也一直为后人所传颂。

  隋朝赵轨在齐州任上,考绩连续多年最佳,受到朝廷嘉奖,召其入朝为官。离任时,父老乡亲前来送别,有老人拭泪说道:“您在此为官,勤政爱民,从不受贿纳物,我们敬仰您的操守,不敢用酒相送。您清廉如水,今斟上一杯清水,为您饯行!”赵轨也甚是动容,双手接过,一饮而尽,与百姓依依话别。

  最为感人的清官离任故事应数明代的况钟。宣德六年(1431),况钟的母亲去世,按照规定,他必须回原籍“丁忧”,三年服丧期满才能复职。苏州数千人闻此“请求夺情起复”,并作民谣:“况太守,民父母,早归来,慰田叟。”宣德十年(1435),况钟进京述职,百姓怕他调任,在他起程时,“士耆民庶咸候上道,且控舆卧辙”,舍不得他离开。正统四年(1439),况钟任苏州知府九年时,要赴京考绩,百姓纷纷前来饯行,况钟作诗道:“清风两袖去朝天,不带江南一寸绵。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酒注如泉。”况钟赴京后,因政绩突出要升官,百姓数万人上书挽留,朝廷赐况钟正三品,让其仍回苏州做知府。正统七年(1442),况钟病死在任上,“民多垂泣送其柩归”,并立祠堂以示崇敬。

  从这些离任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为清官的“获得感”,也不禁沉思,官之清廉,民之所盼。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肩负着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希冀,这就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蔡相龙)


上一篇:江苏常熟:历史、故事、事迹"三条线"深挖    下一篇:南京建邺:打造反腐主题“影院”加强廉洁教
反腐动态
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述评
用好课程定制、结对帮带、实战实训等方式 按需施教抓实岗位练兵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考量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违反廉洁纪律和挪用公款相关问题分析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