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之窗
为官无为也是过 党员干部不能为己做官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4日 09:25   来源:人民日报   

  近来读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一则故事令人感慨。

  有一个官员来到阎王殿,声称自己生前无论到哪里,只喝一杯清水,无愧于鬼神。阎王说,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民众的事情,仅认为不要钱就是好官,那么把木偶放在大堂上,它连一杯水也不喝,不更胜过你么?官员辩解道,我虽不为,也没有出什么大问题。阎王怒曰: 不为就是最大的问题。

  为官不为,历朝历代大有人在,几成顽瘴痼疾,屡治不绝,成为当政者心头之患,更为群众深恶痛绝。五代时期,有个叫马胤孙的官员,被称为“三不开”,即“遇事不开口,不开印,不开门”;民国期间,谭延闿在主持当时行政院的会议时,常闭目养神,对讨论的问题从不置可否,人称“三不主义”,即“不负责,不建言,不得罪人”。

  当前,为官不为者也不少。有的尸位素餐,对待工作不尽心不尽力,不积极不主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为了“保险”,对一些棘手问题,能推则推、能躲就躲,即使分内之责也推诿、扯皮;有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好好先生”,既无积极进取之志,又无履行本职义务之愿;有的工作满足于“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凡此种种,成为十分紧迫的问题。

  有些基层党员干部给这种蛰伏不为的现象找了些“难言之隐”:面对改革发展任务畏葸不前,找不到工作遵循;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心神不定;考核监督制度缺失,没有硬性约束;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积极性减弱……这些貌似无奈的理由,实际上是为了揽权弄权、明哲保身。因紧箍咒多而不干事,还是没有脱离开做“太平官”的思维惯性。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拎着‘乌纱帽’为民干事,而不能捂着‘乌纱帽’为己做‘官’”。作为公务人员特别是党员干部,既然国家和人民选择了我们,就要增强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保持昂扬向上的进取心和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有为才有位,在位要有为,要有夙夜在公、寝食难安的劲头,心中时刻想着群众,用政绩和名声来检验是否“上不负国家、下不违百姓”。

  “任其职,尽其责;在其位,谋其政”,是职业的追求,也是做人的境界。我们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就是在深入群众中锤炼实干品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倡导“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就是以“严”治“松”、用“实”去“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就是坚持向中央看齐,争当合格党员。清廉不清廉、作为不作为、实干不实干,始终是近些年来党的建设重要方面,有责任、有担当、有作为,做领导、做党员、做人的要求和标准是一以贯之的。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从焦裕禄到谷文昌、从杨善洲到李保国,一批又一批以天下为己任、以人民为信念的领导干部行动在先,见贤思齐,我们没有理由懈怠不前。

  (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总工会干部)

上一篇:让人崩溃的官场称呼    下一篇:政府“较真”,群众才会叫好
反腐动态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考量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学习时间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