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观察
西安数万随迁子女遭遇“上学难”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9日08:51  来源:工人日报

  在父母求了所有能求的“关系”,找了学校、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仍然无果之后,6岁半的田田(化名)极不情愿地离开了西安雁塔区的家,被父母送回到偏远的农村老家上学。

  “姐姐能在西安上学,我为什么不能?我想和你们在一起!”这几天,田田父母满脑子都是孩子从眼泪汪汪乞求到撕心裂肺哭闹的身影。

  田田为什么不能在西安上学?这源于西安市教育局今年出台的一项入学政策——城十区的新生必须回户籍所在地上学。

  在西安市的10个区,由于教育资源的配套远没有跟上城市规模的扩张,今年突然遭遇“上学难”的孩子数以万计。因为这项政策,随迁子女要么花钱上昂贵私校,要么只能返原籍当留守儿童。

  学校不够用了

  田田的父母很早就来到西安,一直在当地打工,租住在西安市雁塔区明德门一带。除了户口在老家农村,他们的工作、生活、社会关系等几乎都固化在西安。比田田大两岁的姐姐,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身份在明德门小学上学。

  田田的遭遇并非个案,西安市教育局提供的情况显示:“近年来,随迁子女人数剧增,主城区学位极度严峻。以雁塔区、未央区为例,雁塔区小学六年级毕业的人数和幼儿园大班人数相差约8000人,即表示缺少约8000个学位,未央区也同样,缺少约6000个学位。”

  根据新政,今年西安全市10城区无法正常入学、享受义务教育的人数不是小数目。

  近年来,西安市在建设“千万人口级大都市”的目标中,城市规模迅速北进南扩东拓西展,但学校、医院等基本配套严重滞后,“上学难”日益加剧。

  记者从西安市教育局基教处了解到,主城区超大班问题普遍存在,2014年和2015年,各区县教育局挖掘学校潜力,通过改造学校功能部室、翻盖加层,解决燃眉之急。2016年,学校基本没有接纳空间,“超班额、超大额、大班额”问题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身心健康,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今年6月,西安市教育局出台《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以户口、居住证、务工证明、流出证明“四证”为据,对10个区的进城务工人员家庭做出限制,适龄新入小学、初中的子女不能享受在打工地就近免费入学的老政策,而必须返回原籍上学。

  家长的焦虑和“战斗”

  西安这项事出有因的政策,让数万家庭陷入了焦虑。

  经济状况相对好的家长,展开了“拼关系”进私立学校的“战斗”。家住雁塔区博文路的丫丫(化名)妈妈,动员起了所有能想到的关系,常年在青海做生意的丈夫也在西安蹲了一个多月,经过全家人一个夏天的努力,最后,他们花15万元让孩子上了距离较远的一所私立小学。

  临近开学,150多位心急如焚的家长加入了一个名为“为了孩子永不放弃团结一心”的微信群。记者在这里面,见到了“上学难”的种种辛酸:

  ——老张是长安区马王镇粮站职工,2004年粮站解散后到莲湖区打工生活,去年在枣园北路三民馨苑小区买了市政府的保障房。因小区刚刚入住还不能办理户口,6岁的儿子要上小学,却被告知要返回原籍上学。“原籍除了空户口,什么都没有啊。”最终经过力争,孩子被分到报恩寺小学。“快到三环了,15站路,不堵车都得一小时,还别说其他了。”

  ——户籍远在72公里外的阎良区关山镇水寨村的文静,租住在未央区北辰大道东方红村,夫妻都在一家建材厂打工,6月听到消息就带着打工合同等证明资料去附近的小学给女儿登记,却被告知要回原籍。“老家地也租出去了,公婆在临潼打工,我们回去吃什么?”

  ——觉得最亏的是荣文,就因为户籍所在地高陵县去年变成了高陵区,一字之差把孩子挡在了公立学校的大门外。“我在凤城四路租房,老公在工地开挖掘机……这两个多月真是煎熬,每天都活在苦闷中。最后只能上私立学校,一年1.3万元学费。本来打算要二胎的,现在也不敢要了。”

  教育部门也在忙活

  家长们认为,如此大规模的“上学难”,与《中共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实施意见》不符。

  该意见明确提出“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和‘择校’问题,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坚持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记者查阅了西安市教育局近年的工作要点,从中可以窥见西安市学校建设的部分状况:2014年该局提出“全力推进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项目及区内中小学、幼儿园提升改造项目的实施”,2015年又称“全力推进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项目,确保秋季开学时建成投入使用”,2016年继续强调“完成开发区36所新建学校和50所行政区内学校提升改造项目”。

  显然,教育部门也在忙活,但教育资源的配套还是跟不上城市规模的扩张。

  数万随迁子女的“上学难”,究竟该如何解决呢?

上一篇:检方依法听取“雷洋案”双方律师意见    下一篇:杀害中传女学生案嫌疑人被公诉:曾编假地址
反腐动态
用好课程定制、结对帮带、实战实训等方式 按需施教抓实岗位练兵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考量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违反廉洁纪律和挪用公款相关问题分析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