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教育
“可追溯”不能只是“看上去很美”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0日09:32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媒体报道,山东、上海、宁夏、厦门四地开启追溯体系建设示范试点,乳制品明确要纳入试点追溯范围,未来一年半中央财政将投入7亿元。这将是首次以省(计划单列市)为实施主体,对重要产品开展追溯体系建设示范工作,较之以往,层级更高、更系统,这令公众对追溯体系建设充满了期待。

众所周知,建设可追溯体系,等于给产品贴上“身份证”,令生产流通各个环节都有据可查。比如,消费者购买食品,二维码一扫,便知食品从哪来、到哪去,监管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的串联,还群众一张健康餐桌。换句话说,可追溯体系是保证产品质量与安全的“推动器”,不仅可以让消费者快速获取产品生产流通信息,买得更加放心,也可以让生产流通经营者的责任更加明确,推动守法经营。

从2010年至今,追溯体系建设正初见成效。具体而言,2015年4月食品安全法确立了全程追溯制度,“可追溯”第一次写入相关法律;许多地市初步建成肉类蔬菜流通追溯网络,发挥了有效监管的作用。比如上海在数起“瘦肉精”事件中,猪肉追溯系统发挥了及时、准确的追溯效用,为市场监管部门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查询依据。然而,需要正视的是,当前可追溯体系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实践过程中暴露的许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试点中找到解决良方。

有消费者反映,查询不方便,信息不够用,很多产品的追溯只能查到产品名称、生产批次等简单信息,追溯成噱头,价格太离谱,从蔬菜瓜果到猪肉牛肉,只要“沾上追溯的边”,价格就要翻一番甚至翻几倍,让普通百姓望而却步。而对于企业来说,对“可追溯”接受程度低,录入产品信息“报喜不报忧”,而且此项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技术,企业缺乏原动力,收效不明显。凡此种种,可追溯体系的实际效果与老百姓的预期相差甚远。

问题出在哪儿?表面上看,阻力在企业,缺乏长远眼光,但这只是次要矛盾;往深里究,主要矛盾还在于追溯标准不统一。比如,目前国家层面就有几个部委在推动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不同体系之间的融合并不理想,各部门各自为政,信息缺乏共享。当前迫切需要把几个食品追溯体系统一起来,协调有序推进,才算抓准了“牛鼻子”。

从这个角度出发,这次试点省市任重道远。最为迫切的应是,以问题为导向完善顶层设计,科学规划、制定重要产品追溯标准体系,为将来建设全国统一的可追溯平台提供“可靠样本”。惟其如此,重要产品可追溯体系才不会只是“看上去很美”,才能发挥好追回行业安全、追回消费者信任的作用。

 
上一篇:妻子的“脸面观”    下一篇:谢春涛:《问责条例》是管党治党的利器
反腐动态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考量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学习时间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