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之声
领导干部“打干亲”玩的就是“圈子”

发布时间:2015年07月24日13:31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四川眉山市青神县22日举行党员领导干部不“打干亲”公开承诺活动,标志该县专项整治党员领导干部“打干亲”活动进入实施阶段。目前,除了已有40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签订了不“打干亲”承诺书外,还有50余名党员领导干部主动解除了“干亲”关系。(7月22日 新华网)

王岐山指出,“从严治党就要执纪必严、动辄则咎,体现纪律的严肃性。”抓党风廉政建设,必须坚持预防和惩治两手抓、两手硬。眉山市青神县禁止党员领导干部“打干亲”,折射出抓早抓小的正风思路,传递出从严治吏的强烈信号。

“打干亲”,本是流行于四川一带的民间习俗,其起源深受“袍哥文化”的影响。如今,这一民俗却盛行于官场,似乎越来越变味。一些领导干部打着“人情交往”的幌子,广拉关系、“勾兑”感情,有的生拉硬拽“结干亲”、“拜兄弟”,企图架起“天线”铺好关系路子,以谋取不正当利益。

其实,“打干亲”现象早引起了高层的关注。2014年11月,中央第九巡视组在向四川反馈巡视情况时指出,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搞“小圈子”,一些干部通过“打干亲”“打礼”等方式拉关系、热衷拉关系、架“天线”、搞“勾兑”,跑官要官;在四川全省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工作会上,“打干亲”也被省委书记王东明列为“十类问题现象”之一。

虽然“打干亲”不会必然走向腐败,但不容否认的是,“打干亲”其实也是一种“小圈子”。在“圈子”里混迹久了,在“你来我往”、“投桃报李”中,权力一点一点走向失控,最终滑向积重难返的深渊。因而,青神县对“打干亲”的专项整治,也是对党员干部政治生命和政治前途的爱护,对杜绝利益“勾扯”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领导干部,要坚决远离各种“小圈子”、“小兄弟”。对“打干亲”之风开展专项治理,青神县举行了公开承诺活动、划出了制度底线,值得肯定。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公开承诺易、务实践诺难,制定制度易、刚性执行难。如何让禁令“硬”起来,进而让“六不准”常态化,对青神党委政府的担当精神和执政智慧恐怕是一个更大的考验。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走好从政路,党员领导干部要心中有戒、心中有民,善交益友、乐交诤友,深怀忠诚为民之心、恪守公正廉洁之责,自觉抵制歪风侵袭、主动远离灰色地带。否则,必悔之晚矣。

上一篇:祛除“打圆场”这一作风之弊    下一篇:用“清风”驱散“暑热”
反腐动态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深刻领会党中央战略考量 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5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
学习时间丨中央八项规定是长期有效的铁规矩、硬杠杠
深度关注 | 科技赋能监督 护民生为民利
驻中国中化纪检监察组紧盯关键环节强化监督 做实向雄安疏解搬迁工作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加强提示提醒、监督检查、通报曝光
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条例》答记者问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