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政法制
“礼物”快递到 诈骗接踵来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王小月

近来,不少消费者收到来源不明的快递包裹,里面装着手机支架、塑料杯或者毛巾、纸巾等,但都不是消费者自己购买的商品。伴随着这些“小礼物”一同邮寄过来的,还有一些“退费公告”“刮刮乐”或者“回馈老客户”的感谢信,诱导消费者扫码办理退费或兑奖,已有消费者在扫码后下载APP被骗走钱财。那么,这些“从天而降”的匿名快递到底是惊喜还是惊吓?

小礼品诱导扫码入群

来自四川的李女士告诉《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她前不久收到一个快递包裹,里面有一个手机支架和一张刮刮乐卡片,卡片上写着“商家周年回馈,最高可获得10000元现金奖励”。刮开后出现两个中奖号码,显示获得10元红包和当季水果一份,但想要兑奖需要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

李女士按要求扫码后,客服要求她发送刮奖图片和个人手机号。李女士询问对方如何得知自己的地址时,客服称,是她以前网上购物留下的地址,现在商家送福利。

“对方把我拉到一个群里,开始是做浏览、关注公众号等刷单任务。后来逐渐升级任务,需要垫付下单。前几天赚了300元,但做任务下单需要垫付1000元。我点错了一单,对方问是修复还是放弃,修复要1.8万元,放弃会影响子女创业。”李女士意识到不对劲,就不再搭理对方。当天下午,她接到了派出所的电话,称她被骗了。

在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多个网友称,自己也收到了小礼品和刮刮乐卡片,连刮出的奖品都是一样的,行骗套路别无二致。

北京消费者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收到了一个印有二维码的玻璃杯,前期按照客服引导操作,收到了洗衣液、大米等商品,前两天都是免费送。后来就逐渐有刷单任务、下载并注册APP等活动,让大家尝到甜头后,就会诱导垫付、投资等,通常以操作错误为由要求再转账才能解锁。

除了寄送具有实用性的小礼品外,还有不少打着教育部等国家机构名义的“退费公告”骗局,声称可以添加QQ专员退费。为了打消消费者的疑虑,页面上附有公司注册信息,包括法定代表人姓名、注册地址、电话等,还加盖了公章。

消费者林先生前不久收到了一份文件,抬头是“市场监管总局”、落款是“教育部”,内容则是关于健康管理师资格证学费退还的通知。通知显示,机构经营不善导致资金链断裂,学员可以扫码添加客服QQ号办理退费。林先生确实报考过健康管理师,但从未听说过退还学费的事情。他向机构核实,得知这是骗子的套路。

返利退费精准行骗

7月16日,《中国消费者报》记者扫码添加了林先生提供的客服QQ,随后被拉入QQ群中。群里的人开始围绕退费问题进行讨论:“抱着试试的心态,没想到真的收到了”“之前还因为这个钱跟家里吵架,今天钱回来了,也算是可以给他们一个交代了”……这些讨论无疑都强调了“学费退还”的“真实性”。

群公告显示,新进群的学员需要下载华夏经办APP,注册账号后输入邀请码,并添加APP内客服。记者此前并未报考和购买健康管理师相关课程,客服却表示符合退费资格,可以退费。所谓的退款并非直接转入银行卡,而是在“华夏经办”APP中以购买债券的方式返利退款,即用现金购买该公司证券进行兑换,再将购买证券现金和清退的学费分批转入APP内的“持仓账户”。记者按要求绑定银行卡号,两天后群里便没有人再说话,随后显示“本群已解散”。

记者了解到,以相关部委名义发布的“退费公告”基本上都是诱导用户下载APP,客服称退款将以“证券增值”的方式兑现。前几次都有小额返利,即所谓“清退的学费”,但最后一次“退费”以用户操作失误为由表示无法退还,并要求用户将钱款打入“规划师”指定账户,完成行骗全流程。

严格落实寄件实名制

针对当前广撒网、寄送小礼品的骗局,记者随机采访了多名消费者。收到过类似快递的消费者表示,自己的地址、名字都是此前网购时使用过的,有的地址甚至早已废弃。但是,对这些陌生快递的寄件方信息却难以寻觅,拨打寄件电话,要么是空号,要么一直无人接听。

实际上,我国从2015年11月起正式实行快递实名制寄递。《快递暂行条例》规定,除信件和已签订安全协议用户交寄的快件外,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收寄快件,应当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并登记身份信息;寄件人拒绝提供身份信息或者提供身份信息不实的,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不得收寄。

目前看来,个人寄件实名制已获得很好的落实,但不少诈骗分子利用商家寄件、“协议用户”等空子,让这些诈骗快递从快递公司顺利寄出。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表示,方便快捷的快递渠道成为了骗子的诈骗工具之一,消费者应加强警惕,对于不明来源的快递包裹要保持谨慎。同时,快递公司作为运营商,应加强内部安全管控,严格落实寄件实名制。

柏文喜也表示,对于泄露个人隐私问题,我国已经有《网络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行规制,未经用户同意或者法律规定,不得私自收集、使用、传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相关企业要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上保护好用户个人信息,相关部门也需要加大对泄露个人信息的企业和个人的惩处力度,从法律层面上保护用户的权益。

针对近来频发的新型诈骗,多地都发布了警示。北京警方发布防骗提示:收到陌生的手机支架或者刮刮乐,不要扫上面的二维码。警方提示,这是新型诈骗手法,一旦扫了物品上面的二维码,就会被拉入刷单诈骗群里,从而面临刷单诈骗的风险。

上海市公安局闵行分局反诈中心也发布紧急预警:诈骗分子通过不法渠道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冒充金融客服,并能够精准报出受害人姓名、所在单位等信息,凡是提及安全账户/指定账户的,都是诈骗。


上一篇:上半年检察机关办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民    下一篇:广西通报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反腐动态
习近平对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思想之光照亮法治航程——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述评
用好课程定制、结对帮带、实战实训等方式 按需施教抓实岗位练兵
改革潮涌处 开放海天阔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为实现“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镜头记录
拖欠工程款:政府需要解决老人遗留问题的责任
多批医用口罩不合格,湖南康之健被罚48万元
产品与获批内容不一致,天津喜诺生物被罚278万
因生产未注册医疗器械,天津索玛科技被罚63万
重庆药监公布医疗器械不合格名单,涉河南艾尔乐等9家企业
一次性防护服不达标,重庆上坤医疗器械被罚近40万
违规发布医疗广告,北京欢乐分享口腔门诊部被罚4万元
安徽省公布3批药品不合格,协和成制药“上榜”
廉政教育
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营造崇廉拒腐良好风尚
违反廉洁纪律和挪用公款相关问题分析
为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贡献青春力量
国企人员违反工作纪律及滥用职权相关问题分析
悟规律 明方向 学方法 增智慧 | 标本兼治 系统施治
在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上下更大功夫
文化之约丨行走延安,感悟党的自我革命精神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人民日报评论员: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贵州:举办2025年“纪检监察开放日”活动
廉政法制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宣讲团报告会在中央政法委举行
最高法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大会
最高检党组会研究部署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等工作
公安部党委会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 部直属机关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干部大会召开
国家安全部: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热潮
司法部: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上来 立足职责实干笃行
中央纪委     全国人大     中国政府     中国法学会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简介|人员查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7号院
京ICP备18038203号    注册证号:100036   备案证号64195043-004-12-14-2  咨询电话:(0)18510077231〈只接收短信〉
Copyright 2015-2021   中国廉政法制研究会信息中心   AllRights Reserved   中心执业律师:杜吉森